着眼培育未来创新型人才 制定青少年科学素质标准

作者:   时间:2020-12-21   浏览:463

近年来,重庆市科协会同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连续举办5届科协改革理论研讨会,聚焦科协系统改革、发展、服务、创新、治理中的问题开展深入研究讨论,汇聚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协工作者的思想和智慧,为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科协事业发展提供有益启发。“科协改革进行时”微信公众号专门开辟“科协改革研讨”专栏,陆续刊载研讨会优秀成果,以飨读者。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怀重视未来科技人才培养,强调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让未来祖国的科技天地群英荟萃,让未来科学的浩瀚星空群星闪耀。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科学制定青少年科学素质标准,是完善青少年人格、开发人力资源、培育未来人才的关键举措。重庆市科协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对中国青少年科学素质标准开展深入调研,提出加强青少年科学素质测评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青少年 科学素质 标准

青少年科学素质标准是青少年科学教育的“指挥棒”,是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检测器”。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广泛借鉴国内外科学素质最佳实践经验,科学制定青少年科学素质标准,对于培育下一代创新型人才、抢占未来国际人才竞争高地、夯实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的人才基础十分重要和紧迫。

一、培养未来人才亟需制定青少年科学素质标准

一是增强青少年科学素质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关怀青少年科技人才,多次强调“提高中华民族创新能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希望在青少年。”“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一茬接一茬茁壮成长。”当代青少年成长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征程同步,这个宏伟目标将在他们手中成为现实。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是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的重要举措,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础工程。长计远虑夯基础,厚植沃土育新苗,培养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后备人才,是参与未来国际科技人才竞争的“先手棋”。

二是制定青少年科学素质标准具备理论和实践基础。国际上已采用青少年科学素质评价方式来监测青少年培养质量,例如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针对15岁学生的阅读、数学、科学能力评价研究项目(PISA),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针对4年级和8年级学生的数学与科学学业成绩评价研究项目(TIMSS),美国针对中小学生多学科领域学术表现及发展趋势的教育进展评价项目(NEAP)等,都对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指标已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成为衡量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主要指标,自1992年以来中国科协先后组织九次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为开展青少年科学素质评价积累了有益经验。

 三是制定青少年科学素质标准是突破我国青少年科学教育瓶颈的关键举措。当前的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多偏重于让青少年被动获取科学知识,缺少利用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引导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驱动”,更缺乏开发人才潜能的规范指导,直接导致大多数青少年创新思维、创新实践能力较弱,而他们的创新创造热情也随着年龄增长迅速减退。虽然2016年科技部、中宣部发布了《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但该基准适用范围限于18周岁以上具有行为能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针对3-18岁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标准缺失,严重制约了我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健康发展和科普工作的有效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标准的制定迫在眉睫。

 二、科学确立青少年科学素质标准

参考国际上青少年科学素质评价项目和全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情况,建议将3-18岁青少年初步划分为6岁、9岁、12岁、15岁、18岁五个年龄组别,分类研究制定相应的科学素质标准。

一是建立符合青少年认知发展规律的测评维度。一是按照循序渐进原则,具有针对性、发展性,重启发而非灌输,重科学精神的培养而非科学原理的掌握。二是加大创造力指标权重,通过能够激发科学兴趣、带来科学启迪、掌握科学方法的测评体系,保护和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力。三是合理设置群体、个体、环境、教育、学习等影响因素指标和基础科学素质、实用科学素质、文化科学素质等内容指标的具体内容和权重。四是区别于《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和公民科学素质标准体系,避免标准体系成人化、概念化、碎片化。

二是以规范标准促进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的提升是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该标准不仅要检测青少年对基本科学知识、原理的掌握及创造能力(如好奇心、想象力、思维方式等),生成客观、准确的监测数据和调查报告,更要提出改进青少年科学教育和科普工作路径和方法,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指导学校、社会和相关单位加强创新型科技后备人才培养。

 

三是加强相关素质测评因素综合集成。一是要吸纳国际上比较成熟的青少年科学教育及测试系统相关成果,吸收脑科学、心理学、学习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二是要重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创立与四个年龄组别青少年认知能力、智力水平、身心发展相适应的科学素质研究模型,丰富测评体系呈现形式,彰显鲜明时代特色。三是可考虑先期安排东部、中部、西部各一个省份开展试点,再推动其成为国家标准。

三、制定青少年科学素质标准的具体举措

一是成立协调机构。建议国家组建中国青少年科学素质标准制定领导小组和工作组。由中国科协联合教育部、科技部、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团中央等部门组建中国青少年科学素质标准专家委员会,邀请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权威专家参与,指导青少年科学素质标准制定和青少年科学素质测评工作。

二是开展专项研究。建议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设置“中国青少年科学素质标准研究及建设”重点课题,面向社会公开招标,主要针对标准要素及样本调查、标准模块定型与测试、青少年科学素质读本编写等开展深入研究。

三是建立长效机制。一是纳入考核体系。将制定青少年科学素质标准作为未成年人科普工作和基础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将“青少年科学素质标准”列为“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的重要内容。二是纳入教学体系。教育、科技、文化等部门以青少年科学素质标准及监测结果为指导,及时组织教科书及相关教学辅导读物修订,优化青少年课堂内外教育教学活动,提高青少年科学教育针对性。三是建立协同机制。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与地方政府建立协同推进青少年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机制,形成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四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由中国科协牵头打造青少年创意创想竞赛等国际赛事,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增强我国青少年科学素质建设的国际影响力。

 来源:中国科协改革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