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的温度:重塑泥土的生命
活动伊始,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便向队员们揭示了中原泥塑的艺术密码。讲解甫毕,实践便拉开帷幕。队员们首先挑战的是泥塑盘子的制作。揉泥、塑形、盘筑、修整.看似简单的步骤,却需倾注十足的耐心与细腻。指尖翻飞,柔软的陶泥在掌心流转、延展,渐渐褪去混沌,初具器皿的雏形。每一次按压、每一次刮削,都是与泥土的对话,也是对器物成型之道的初步体悟。
神兽之韵:捏塑祥瑞的想象
如果说盘子是实用器皿的起点,那么塑造象征祥瑞的泥塑神兽,则将体验引入了充满趣味与想象的领域。匠人展示了造型生动的“麒麟”、“貔貅”等中原文化中的经典神兽形象。队员们屏息凝神,仔细观察其形态特征与神韵。在工作人员的点拨下,他们尝试运用捏、塑、刻等手法,赋予手中泥土以灵性。麒麟的威严、貔貅的敦实,在指尖的揉捏提拉中渐渐显现。泥土不再仅是材料,更成为队员们心中对传统文化理解与敬意的具象表达。
线条之美:在比例中寻找平衡
相较于盘子的规整与神兽的造型感,花瓶的塑造则是对线条美感和整体比例把握的更高挑战。队员们融合之前掌握的技巧,在工作人员指导下潜心创作。有的追求古朴典雅,线条流畅圆润;有的则大胆融入现代创意,形态别致新颖。陶泥在手中不断调整、精修,最终凝固成形态各异的花瓶。当一件件凝聚着个人巧思的作品最终在手中诞生,那份亲手创造的成就感和由衷的喜悦,溢于言表。这些盘、兽、瓶,不仅是泥土的塑形,更是当代青年与中原传统工艺跨越时空的生动链接。
零距离触摸:感悟与传承的起点
这场沉浸式的泥塑体验,是一次指尖对中原文化根脉的深情触摸。队员们纷纷表示,亲手揉捏泥土、塑造形体的过程,让他们对中原文化的厚重底蕴和民间智慧有了前所未有的直观感悟。泥土的质朴、匠心的专注、造型的意蕴,都深深印刻心间。作为新时代青年,了解、欣赏并传播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份责任,更源于内心涌动的热情。这次实践如同一粒种子,不仅丰富了队员们对中原文化的认知,也为后续探索文化传播与赋能的新路径,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