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7日,我院崇德书院的社会实践团队对桥北乡进行了有关“遗体器官捐献”的调查。队员们进行了实践前训练,为了更加全面地进行调查,我们的每个小组准确分配至一片领域。
7月4-5日,这是一次小型的社会实践,原本我们都认为做问卷调查挺容易,大家都开开心心的,但是一天下来我们每个人都是口干舌燥的,队员闪闪说:“这次社会实践,我感觉自己好像看见一家店都想进去,然后对他们说:您好,我们是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的学生,现在是来做社会实践问查调卷项目……”听完闪闪的话我们都笑了,虽然挺辛苦的,跑的腿都没知觉了,但是毕竟是一次经历,大家在一起共同出谋划策,同进同退,大家学会了很多,同时我们也把遗体器官捐献的相关知识进行了一次传递,让很多人都参与到了我们的活动,我们相信,接下来的几天,我们一定会顺顺利利完成此次实践。
7月6日,我们来到桥北人流量最大的街道,向乡民发放调查问卷,让乡民了解我们活动的意义,并协助我们的工作。活动进行得很顺利,乡民也乐意帮助我们将活动做的更好。一位老爷爷说:生命在于奉献,有条件的人捐献器官给没条件的人,让他们可以生存得更好,是件好事。队员们大家也纷纷认同,赞同老大爷的奉献精神。当然也有人不愿意捐献器官,他们觉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们健全地来到这里,本应该健全地离开,不愿意破坏这一切。任何事情都有正反面,人的想法也有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强制性地让所有人都保持一致,一切事情如果都一样的话,就没有世界的全面性、随意性了。
团队成员通过发放器官捐献传单、向村民解释什么是器官捐献、器官捐献的意义、以及器官捐献的意义原则,让乡民更深刻地明白器官捐献的程序、过程。我们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出来影响人们不愿意捐献器官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1、伦理观念的影响;2、利益观念的影响;3、社会服务观念的缺失。
队长杨晶说:虽然我们的话题对别人说起来会比其他话题略显沉重,但是,器官捐献的观念并不应该被人排斥,还有许多人在需要被帮助。
为期4天的暑期社会实践结束了,团队成员们也都从中收获了很多,其中一位队员说:“这次培训让我明白了器官捐献的意义,也让许多人了解了关于器官捐献的有关事宜,我觉得这次社会实践非常有意义,我们就应该多参加这样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