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了解遗体捐献的各个方面,调查人们对遗体器官捐献的看法,向市民普及遗体器官捐献的相关知识,我们十个人组成了一支爱心宣讲小队,在桥北乡展开了暑期社会实践。
7月4日到5日,我们在桥北乡进行了有关遗体器官捐献的调查。开始,队长把我们召集在一起,讨论问卷调查如何进行。当时有队员说:“问卷调查挺容易啊,我们就找人填一下不就可以了。”这时,有的队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我们调查的话题比较尴尬,不被别人打就不错了,谁愿意跟陌生人讨论自己死后如何处理啊?”随后,我们针对调查进行的困难提出了个人的见解以及解决办法。
7月5日,我们来到桥北乡,大家冒着炎热的天气分成小组去不同的方位进行调查。我们来到一家理发店,当时店里的人还不算多,有个刚给别人洗过头发的店员刚好正在闲着,我们便向他介绍自己并说明来意。那个店员并没有抵触,而是擦了擦手,接过问卷调查表填写,在这个过程中,队员申金萍向他介绍着遗体与器官捐献的一系列相应的知识,他一边填写,一边听着。首战顺利的问卷调查让队员们充满信心。
然后,我们走进一家药店门口,看到就一位看上去五十多岁的阿姨,她看了看问卷说:“这种东西我不懂,不会写啊,你们都应该去政府里面有学问的地方调查,俺这都不认识几个字。”队员们愣了愣,但依然坚持不懈给这位阿姨讲述有关遗体器官捐献的知识和中国近几年的医院情况……就在这时,突然间出来一个上二年级的小姑娘,她特别兴奋地告诉我们旁边的这位阿姨:“妈,让我写,让我写!”说着她就边念边填写问卷,有些字她不认识,有些内容她看不懂,但是也没有放弃个别选项,不懂的我们都一一给她作了解释。
随后,我们走进一家中医门诊,遇到一位头发斑白的爷爷,老爷爷拿起调查问卷看了好久,终于在我们的说服下同意填写问卷。我看到他看字有些费劲儿,便明白了这位爷爷眼神不太好,然后我就一道题一道题的给他读。
做问卷调查的过程虽然很辛苦,但也队员们都乐在其中,遇到许多不同的人接触了很多你不一样的事物,世界也变得丰富起来。
7月6日,我们来到桥北人流量最大的街道,向乡民发放遗体器官捐献知识宣传单,让乡民了解我们活动的意义,并协助我们的工作。活动进行的很好,乡民也乐意帮助我们将活动做的更好。一位老大爷说:“命在于奉献,有条件的捐献器官给没条件的人,让他们生存的更好,是好事啊!”
在发放器官捐献传单的过程中,队员们耐心向村民解释什么是器官捐献,器官捐献的意义,以及器官捐献的意义原则,让乡民更深刻的明白器官捐献的程序过程。我们根据调查问卷分析影响人们不愿意捐献器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伦理观念的影响; 二、利益观念的影响; 三、社会服务观念的缺失。队长杨晶说:“虽然我们的话题向别人说起来会比其他话题沉重,但是器官捐献这种观念并不应该被人排斥,许多人都需要我们的帮助。”
7月8号,我们来到了桥北正街。我们小组的全体人员现在了这条街道的三岔路口,像前几天一样把10人分成三组分别前往不同的方向。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一个小伙刚看到我给他发的调差问卷时,眼睛瞪得大大,然后手一摆,受惊似得拔腿就跑,然后回头说了一句“我去,我才不填呢。”祸不单行,我又向几个围在一起聊天的女孩发起了宣传单,没想到她们连看都不看一眼,留我一个人在那尴尬。正当我想放弃的时候,队员郭飞虎就说了:“别灰心,这个话题太敏感,难免有人接受不了。”于是我又鼓足了勇气,开始了宣讲。
7月9号,是我们实践的最后一天,队员们情绪都很高涨,不断的给别人讲解有关器官遗体捐献的知识,通过不断的改变和别人搭讪的方式,让别人更好的接受自己讲解,让更多的人有兴趣填写我们的调查问卷。由此可见,这虽然只是一次小小的社会实践,但真的可以交会我们很多知识,尤其是与人沟通的能力。
通过实践,队员们不仅增长了才干,也懂得了如何与人沟通交流。梁姣同学说:“这次实践我改变了很多,不再腼腆害羞,在这个过程中我明白了器官捐献的意义,懂得了奉献、团结、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