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书院
|收藏|设为首页
书院首页 书院概况 书院党建 书院团建 通识教育 升学就业 崇德文化 媒体崇德 崇德心声 资料下载 书记信箱
十九大会议精神的专题党课
作者:时间:2017-11-02浏览次数: 402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主题党日活动,按党总支的分工部署,由我作为支部书记给大家上一堂关于十九大会议精神的专题党课。十九大报告的第一个部分先讲了历史性成就,然后讲了历史性变革。这种历史性成就和历史的变革必然会产生历史性的影响,这个影响是全方位、多方面的。那么十九大报告所讲的历史性影响,是最集中、最鲜明、最根本的影响。这个影响就聚焦到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应当说如何理解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大家学习十九大报告的一个难点。我从三个方面来和大家一起来理解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那就是理论的维度、历史的维度、现实的维度。

一、从理论的维度来理解和把握

从理论来讲有两个概念,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社会基本矛盾,它讲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关乎社会的性质。第二个概念是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要矛盾主要讲的是人类活动的两个最基本的方面之间的矛盾。一个是需求方,一个是供给方,是讲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比如说过去我们讲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前半句是需求方,后半句是供给方,人类活动有很多方面,但最根本的方面,一个是归结为需求方面,一个是归结为供给方面,打个比方今天我坐在这儿,大家在听、大家在看,大家暂时是需求方,我在这讲我就是供给方,那么讲完了以后大家肚子饿了到食堂去吃饭,解决饿的问题是需求方,吃饭是供给方,到了中午12点了,有点儿累了,你想休息,休息就是需求方,上床睡觉它就是供给方。所以人的一生一切活动最终都可以归结为需求方和供给方这两个基本的方面。它们之间的矛盾就是社会主要矛盾的核心内容,我这么讲有唯物史观做理论基础,恩格斯是马克思的学生和战友,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了如指掌,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有一篇讲话,盖棺定论,说马克思一生有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剩余价值学说我暂且不谈,我这里着重讲一讲唯物史观,恩格斯说马克思一生唯物史观的发现,主要是围绕这两个方面来展开:一个是生活,一个是生产。生产代表供给方,生活代表需求方。怎么来把握呢?人这一天,这一生最基本的需要,就是衣食住行、吃喝穿住,这叫做肉体组织的需要,人要活下去,得首先要生活,这讲的是需求。人的生活需要如何来满足呢?人和动物不同,动物靠本能,动物靠自然界的恩赐,人必须通过自己的物质生产劳动来满足人的生活需要,这里的生产就是供给方,然后马克斯又进一步研究生产过程当中两个最根本的方面,一个是生产力,人和自然界打交道;一个是生产关系,在生产过程当中人和人打交道,所以马克思又进一步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运动,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通过研究生活和生产、需求和供给的内在矛盾运动来发现的。这就意味着人类社会历史是人类活动的历史,而人类活动有两个基本方面,需求和供给,这两个方面的状况反映着一个社会发展的整体状况,所以十九大报告讲,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实际上对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提出重要要求。

二、从历史的维度来理解和把握

社会基本矛盾关乎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关乎历史发展阶段,也就是说随着历史方位的转换必然有促进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邓小平讲一句话,对我们很有启发,他说我国发展起来以后遇到的问题并不比不发展时候少。这句话里面有两个核心概念,不发展、发展起来。也就是说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这个标准,大致可以划分为两大历史方位,欠发展历史方位,发展起来以后这个历史方位。在欠发展这个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这个主要矛盾的这个需求方和供给方都体现了那个不发展是欠发展。自从2010年咱们国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后,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我国正式步入了发展起来以后的时期,发展起来以后的历史方位,而这个历史方位,主要是由大国成为强国,在这个大国成为强国的进程当中,我们集中要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所以随着历史方位的转换,必然要与时俱进的,促进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这叫做与时俱进,这叫做实事求是,这叫从实际出发。

三、从现实的维度来理解和把握

十八大以来,无论从供给方还是需求方都发生了部分质变,先来看看需求方。今天人民的需求,它的外延拓展了,不仅仅限于物质和文化还包括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安全环境;而且内涵也升级了,今天人民对物质文化的需要升级了;物质方面要住得好,要穿得好,要吃得好,要行得好;文化方面,文化强国。我们再看看供给方,供给方也在发生部分质变。今天就全国总体来讲,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个问题总体解决,今天制约满足需求的问题,制约大国成为强国的问题,主要聚焦到发展的不平衡、发展的不充分。所谓发展的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区域发展不平衡,领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发展不平衡,部门之间发展不平衡。比如说区域,东西部、南北方发展就不平衡;比如说领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就不平衡,一说我们经济发展,成就很大,但是我们社会发展,比如说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均等化服务,还是个短板。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这个领域也不平衡,一讲我们经济发展,总量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文化领域,我们的灵魂跟不上,思想观念跟不上,文明素养跟不上。比如说我们讲以人民为中心,天天讲,但在有些人身上一旦遇到就解决问题的时候,就把以人民为中心放到一边。发展不充分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个是中国制造世界领先,但中国创造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不少差距。第二个体现在论规模、论外沿,应当说还是不错,但是论质量论效益,还不是很高。所以从现实来看,无论是需求方还是供给方都发生了部分的质变,正是具这么一个理论的分析、历史的分析、现实的分析,所以促进了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