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书院
|收藏|设为首页
书院首页 书院概况 书院党建 书院团建 通识教育 升学就业 崇德文化 媒体崇德 崇德心声 资料下载 书记信箱
大爱铸造医魂,仁术成就最美
作者:时间:2018-07-15浏览次数: 612

几十年如一日行医,用双脚踏遍全村的每一寸土地,用大爱呵护着一方村民的健康,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忠于职责、为事业献身的高尚情操。几十年的救死扶伤和默默奉献也赢得了县、乡镇以及八方村民的高度赞誉,先后被评为全国最美乡村医生”、全国劳动模范

郭光俊,男,生于19526月,1965年,大金店公社成立了中医卫校,郭光俊曾三次托人介绍却未能进卫校学习。当时他悲痛万分,多次跑到卫校的教室窗前,看到学生们在听老师讲课,自己两眼满含泪水,久久不愿离去。这年秋天,郭光俊用家里卖鸡蛋的钱买了《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汤头歌》、《频湖脉诀》等医学书籍刻苦自学。1966年又跟随本地的著名中医郝世斋老师学习中医,为了能到大医院进一步深造,1971年跟随本村的 “付业队”到了洛阳。百方求人联系,才总算进了医院大门。他从病人的微笑中收获了成就感,从此他深深地爱上了这个行业,一干就是几十年。2018715日,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医路有你暑期实践队有幸拍摄了这么一位乡村医生的一天。

“我医术可能不高,但一定要对病人负责。”在郭光俊的心中,病人的生命大于天。说是卫生所,但平时看病的人很少,大部分都要上门就诊,常常是村民带来一句话,便要刻不容缓的挎着就诊箱赶十几里路到病人家。他不仅认真钻研医术,用最廉价的药,解决村民的病痛,尽可能地为村民节省费用,得到村民的广泛好评;为病人看病时和风细雨,耐心细致,让人倍感温暖。

他常常刚端起饭碗准备吃饭,村民就来找他去出诊,看着来者焦急的样子,他二话不说,背起就诊箱就跟着上户了。三更半夜被叫去上户就医也是常事,他已不记得次数了,被他戏称为他的家常便饭。

但让他最难忘最恐惧的一次是,2003年隆冬的深夜,忙了一天的郭光俊刚刚入睡,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原来是患者家属要让郭光俊到10多里外的黄岭后村为一位产后出血又高烧昏迷的产妇看病。郭光俊二话没说,迅速穿好衣服背着药箱,跟着来人就走。当晚西北风狂啸,冷的钻心刺骨,狂风刮得连眼都睁不开,郭光俊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行走。山坡上传来阵阵狼嚎声,和同那猫头鹰单调、凄厉忽高忽低的怪叫,在这漫无人烟夜深人静的荒山上,使人感到格外阴森森的恐惧害怕。不由自主的加快了脚步,由于心中着急,过河时郭光俊一不小心摔倒了,冰茬划破了手和脸,冻得浑身直打颤。到病人家后,郭光俊立即打针输液全力抢救,病人转危为安时,已经是次日黎明,学生已开始上早操了。郭光俊谢绝了病人的执意挽留,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回到卫生所后,只觉得头晕眼昏,浑身慌汗,一下子瘫倒在门诊室里……近五十年来,像这些不论天气路况,急诊急救护送转诊的事例到底有多少回,连郭光俊自己也数不清楚。许多年迈的村民就诊后,没钱付药费,他只是带着微笑地安慰说,别急,以后再说吧。其实这以后,他再也没有收到这笔钱。有的村民家境贫困,看病后没钱,说,等收了谷子用粮食抵数吧。同样的事他也没提起过。

在实践队拍摄的一天中,郭医生与实践队的交谈时间很少,常常刚停下来说两句话就又被叫走了,其中更有一次是去隔壁村庄的一名脑溢血患者做常规检查。对于他来说,这仅仅是他从医几十年来最为普通的一天。为了方便村民能够更为及时的看病,他吃住都在卫生所。令团队成员比较开心的是,一个乡村卫生所,从1966年建所初期只有一名医生,现在有16名医护人员;服务人群只限于本村500多口人,到现在扩展到全市14个乡镇及周边县市;从原来的一间房发展到现在集预防治疗康复为一体的占地面积6600多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交通非常便利的新农村中医卫生所,规模比建所初期提高了300多倍。作为一名从医将近五十年的老资格乡村医生,郭光俊从一间房子一个医生一路走到今天,这份坚持来自他内心对乡里乡亲的那份真情,这份坚持源于他对基层卫生工作的那份真爱。

“我总是认为,是农村的山山水水养育了我,是父老乡亲们哺育了我,是国家培育了我,我要用自己的全部才智和医技报效乡亲,报效社会,报效祖国,报效党恩。只要能使父老乡亲们的身体结实,身体健康,我愿一辈子窝囊,我愿一辈子傻,这窝囊也窝囊的‘舒心’,这傻也傻的‘值’!”




书院新闻
Zonta Acade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