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书院
|收藏|设为首页
书院首页 书院概况 书院党建 书院团建 通识教育 升学就业 崇德文化 媒体崇德 崇德心声 资料下载 书记信箱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
作者:时间:2018-09-10浏览次数: 3215

生活的适应、经济的适应、学习的适应都是很重要的,对大学新生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心理的适应。

(一)角色改变与自我评价

许多大学生在中学里是佼佼者,是深得老师、同学们心目的尖子,是家长的宠爱对象,是生活里的中心和重心。然而,在大学里,尤其是重点大学、名牌大学,几乎每个人都有辉煌的过去,人人有奇才,个个是高手,重新排定座次,就只能有少数人保持原来的中心地位和重要角色。多数学生在从中心角色向普通角色的转变中,自我评价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这种冲击基本上来自于两个方面:与别人学习成绩的比较和能力特长方面的比较。

成绩的好坏,也是中学生评价自我和他人的重要标准,可在新的集体里,原来的市级甚至省级高考状元可能学习成绩落后于一个高考成绩一般的同学。这里有学习方法的问题,也有心理压力的问题。这部分原来以学业成绩优秀而建立起自信心的大学生,用原有的信念推论出“学习成绩不好个人价值就低”的结论,这结论沉重地打击着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许多人因此导致了失眠、神经衰弱和抑郁症。

大学里评价人的标准并非是单一的学习成绩,能力特长是在实际生活中衡量一个人水平的重要因素,并且有愈来愈重要的倾向。比如一个大学生知识面很宽,或者社会交往能力很强,或者能歌善舞,或者有体育专长,这些都能令人刮目相看。这会使那些只看重学习成绩缺少能力或特长的人心理上产生不平衡感。一方面自己成绩优秀却得不到掌声如潮,另一方面学业不如自己的入却在校园和社会上如鱼得水。因而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就发生了动摇。对这种困惑迷茫的心理状态调整不好,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二)重要丧失与挫折感

霍尔姆兹(Holmes)和瑞赫(Rahe)编制的生活事件表中指出,重要人际关系的丧失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员大,比如丧偶、离婚、子女离家等。在人的一生中的每个特定阶段,重要丧失的内容是有所不同的。即使在大学时期,入学之前与后期也是有着较大差别的。

大学新生最重要的丧失是丧失了对家庭的完整的依赖。从事事由大人做主到常常要自己拿主意,包括选什么课,买哪种牌子的牙膏,胃痛时吃什么药等等,在最需要大人帮助时往往得不到及时的帮助,这使得初次离家者顿生无助之感。所以,周六的时候常有女生流着泪给父母写信,男生在中秋节的晚上独自望月沉默无语。近几年的报道中就有不少是讲大学生因无法独立生活而退学回家的事例。的确,家庭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在依赖了十几年后一下子断开直接的频繁的联系,是会给心理造成一些影响的,对于那些在家庭中接受独立训练较多的学生,这个时期的困难及问题解决起来就较容易些。

第二种是指对教师的依赖减少。中学教学更多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由教师制定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并监督执行。而大学更多强调学生的能动作用,原来由教师完成的许多工作要由学生自己完成。失去了学习中的拐棍,大学新生常有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觉。有些人甚至要用一两年的时间来调整自己以适应新的教学风格和学习方式。不能及时完善地调整自己的学生则可能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由此带来的心理问题是不言而喻的。

第三种是指朋友的分离。中学时代许多人都结交了非常要好的朋友,这种友谊是人青春时代重要的精神支柱和财富。有许多问题不能讲给家长和老师但可以说给朋友。这种朋友关系是影响心理健康发展的一个外在因素。但升学使多数好朋友各分东西、身处异地,新的环境中又难以短时间内觅到挚友。一旦遇到困难,受到挫折,就油然而生孤独感和失落感,这也是大学一年级二年级学生通信数量极大的一个原因。对新生活不适应所产生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多通过书信与朋友交流,并希望以通信的方式交流思想和感受,维持友谊以获得心理上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想一想:

大学新生面临着众多的“丧失”,由丧失所带来的挫折感围绕着他们,怎样才能走出困境,走向心理健康,走向成功呢?

(三)学会自我调节

每个大学新生,在升学喜悦之外,要接受这样的现实:一切都只能说明过去,我必须接受眼前的一切,开始新的生活。

大学生活是一段全新的生活,每个人站在起点上都要自己来决定未来。谁都可能成功,谁都可能遇到坎坷,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只有自己才能使一切美好的愿望得以实现。重要的是,现在,你该对你自己负责了。

面对难题,可以向老师请教,也可以与同学探讨,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独立思考,自己确定而不是单纯地依赖别人告诉你做什么和怎么做。

面对挫折,可以伸出求援的手,可以自己咬紧牙关独立解决,可以把一切愁苦留给自己,把欢笑留给别人也可以向朋友倾诉,寻求理解

总之,在新的环境中,在新的挑战下,大学新生只要充分调动起自我的力量来迎接新的一切,入学适应的阶段就会顺利通过,以后的日子也会不断留下成功的足迹。

警惕新生适应不良综合症

新生适应不良综合症,是指新生(初一、高一)进入新的学校后,由于和周围环境不适应、不协调,由此在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出现的一种迷茫、困惑、痛苦。笔者对今年秋季初一年级(460名新生)所做的适应情况调查显示,有51.6%的学生感到学习压力过大,18.8%的学生存在人际交往不适应,8.9%的学生的自我认识不清楚,24%的学生心态较平稳。新生适应情况好坏直接影响新生对新环境的认可,对自我的肯定,对新的学习生活的信心。

适应不良的三种表现

认知上:

案例1:高中以前,李晓一直是老师的宠儿。中考使他从最高点掉了下来。进入高中后,内向的李晓不喜欢和不熟悉的人交往,总担心别人瞧不起他。加上高中学习枯燥单调,他感到难以适应周围的人和事物。他怀念初中的同学、老师和一切。

新生刚到全新环境时,总爱这样问自己:“别人喜不喜欢我?我有没有吸引力?我还有没有优势?”等等。在这样的自我探询中,有些新生很容易产生一些不合理的认知:

在环境适应方面:●还是过去好。●周围没有人喜欢我。●班里的新同学不真诚。●我不是班干部,成绩不再优秀了,不必严格要求自己了。

在学习方面:●我不适应新的学习节奏,我无法跟上新的学习节奏。●学习太苦、太枯燥,没有意思。●我找不到适应新的学习的方法。●我变笨了。●我没有别人有冲劲、有后劲。●我觉得自己成绩差,又不够勤奋,常常会觉得没希望了。●学习有点力不从心,容易产生厌恶情绪。●我不再是学习的料。

情绪上:

案例2:吴兰,她每天学习到晚上12点,早上6点起床,中午也不休息。作业太多,学习、工作的压力常常会让她头痛,使她多疑、失眠、心烦,而且自己厌恶自己,认为自己很差,特别是数理化。又身在尖子班,压力很大,有时很压抑。尤其是物理,她很想学好。但一看到物理书就头痛,一上物理课就走神。她常常失眠,常常在夜晚偷偷地哭,感到只有哭才能发泄压力。

由于环境变化大,压力大,新生容易出现害怕、嫉妒、焦虑、自卑等情绪表现。对学习感到力不从心,容易产生厌恶情绪,总认为班上其他同学比自己强,很容易自卑、生气、产生强烈的孤独感。

行为上:

案例3:陈放:上高中了,繁重的学习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很想在各科都表现自己,希望大家发现自己是一个很优秀、很不错的人,但往往想的和做的不一样,心里有点焦虑。李洁:刚进校时急于表现自己,大量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没有做好时间分配,高一期中考试成绩陡然下降,让她惊讶、伤心不已。

新生适应不良在行为上的表现主要有:退缩,过分保护自己,什么活动都不参与,从不主动和其他同学交往。而有的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高一生活中,表现为过分积极,什么活动都参加,一天忙得团团转,但似乎什么事情也都没有做好,特别是学习受到很大影响。

适应不良的形成因素

气质、性格差异。气质和性格作为学生心理结构的重要特征,是影响新生入校最初适应性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胆汁质的学生热情奔放,多血质的学生开朗活泼,这两种气质的人都能较快地适应新的环境。而黏液质和抑郁质的学生相对含蓄、沉静,不善于与人交往,融入新环境的速度慢一些。另外,从性格上说,外向型性格的学生一般也比内向型性格学生适应快一些,效果好一些。

心理准备不足。部分学生事先没有充分估计升入新学校的各种变化和可能,并为此做好恰当的应对措施,用旧眼光来衡量和评判新环境中的人和事。比如:过去的同学亲切,现在的同学形同路人;过去的老师喜欢自己,现在的老师不在乎自己,等等;想家,想以前的朋友,感到异常孤独难受等。

家庭压力过大。不少父母会把升学和就业的压力提前灌输给子女。另外,学生心理发展速度加快,但父母的教育方式没有改变,给青春期渴望独立和理解的学生也造成较大压力。

学校过分强调教学,忽视适应性教育,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跟不上。学生进校后,学校通常希望新生立即投入紧张的学习生活中,给予新生的也主要是学科知识的教学和一般的常规性入校教育。针对新生心理开展的适应性教育没有跟上,有的甚至没有。

缓解适应不良的方法

对学校而言:应充分重视新生的适应性问题,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对入校新生进行集体心理讲座,对同一反应的学生进行团体咨询或个体辅导,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进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测查。同时,因为新生的很多问题与家庭密切相关,可开设相应的家长培训班。

对家庭而言:要尽量做到“三多”和“三不要”。“三多”是:多观察子女的表现,多和老师交流,多和子女讨论学习、生活和交往。“三不要”是:不要时时刻刻提醒孩子的成绩,不要夸大子女在这一时期的表现,不要当着子女的面把孩子与其他人相比。

学生自己: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估计一些可能出现的情况;主动向周围人学习一些必要的适应方法。面临问题和困难时,积极改善,必要时寻求老师、父母和同学的帮助,也可以向校内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倾诉求助。

崇德心声
Zonta Acade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