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性是我们生命的目标,它是那种我们称之为个性的命中注定的组合的最完整的表现。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Carl Gustav Jung)
定义
自性是人类共有的、朝向完整与独特的一种人格组织原则。
起源与发展
自性是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创立的分析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型,它是方向与含义的原则,是人类心灵内在的一种整合性法则。
荣格提出这个原型也是受到了自己梦的启发,荣格在40到50岁期间,内心经历如同精神分裂症病人,体验到大量分裂的幻觉与情感。这些体验最初强烈而深刻,然后慢慢变淡。在这期间,荣格坚持绘画象征自性的曼荼罗。最后荣格有了这样一个梦:
“我梦见自己在英国的城市菲利普出现。我在某个雨夜与一群瑞士的朋友们走在当地的街道上,不久我们遇到了一个形状如同车轮般的十字路口。好几条街道从这个车轮辐射出去,而交叉路口的中心则是一广场。广场的中央是一个圆形的水池,水池的中央是一个小岛。虽然四周很黑暗,但中心的安全岛却显得十分明亮。安全岛上只长了一株树开满了红色鲜花的木兰。我的同伴似乎看不到那棵树,而我却被它的美丽所征服。”
通过这个梦,荣格理解到人类的内在心灵中有一个原型,它是关于方向与含义的原则,它指引着个体去整合全部的潜能、去发现自己人生的方向与意义。个体朝向达成自性的这一过程,被称为自性化。
我的解读与实践
► 自性是集体无意识中的一个核心原型,它是统一、组织、和秩序的原则。它蕴含了人类所有的潜能,既是心灵与能量的源头也是个体发展的目的。
► 自性即是人格的完整性,这是人类共同的一种内在机制,正式这种机制促使个体不断的尝试去整合自身的不同侧面。
► 自性同时也关于方向和意义,我们说所有人类在某个层面是共通的,但每个个体也都有区别于其他个体的独特之处,在整体人类中有着单独的位置并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自性这一原型引领着个体朝向自己的位置并理解其意义。
►开启来访者自性化的道路,是荣格学派治疗师的治疗目标,这也符合被当今心理治疗临床工作者普遍认可的长期目标,即达成人格的完善。
►在心理治疗中,当来访者在一个人格侧面发展的非常突出,治疗师要对与之对应的另一个侧面保持敏感,比如一个极度外倾的人,可能需要发展起内倾的部分,以使得人格区域完善和完整。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还要注意区分自性与人格面具,个体表现出来的使命感与理想,是属于内在的选择还是服从于社会化的要求,这一点至关重要。
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声音,关于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荣格说,”你的前半生或许属于别人,活在别人的认为里,那把后半生还给你自己,去追随你内在的声音”。
以更广阔的视角看,在浩瀚的宇宙中,在历史的长河里,每个个体都肩负着自己的使命。我们毕生的努力就是发现它、认识它、实现它,这个过程并不是轻而易举,也不是一蹴而就,但正是对困难与痛苦的超越,使我们成就属于自己的个人神话。
英雄如你,堪称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