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书院
|收藏|设为首页
书院首页 书院概况 书院党建 书院团建 通识教育 升学就业 崇德文化 媒体崇德 崇德心声 资料下载 书记信箱
弃医从药,她把自己“嫁给”了制药事业
作者:时间:2020-02-19浏览次数: 113

别人轻唤一声“安工”,那个晚年身患阿尔兹海默症的老人的眼睛会为之一闪;听到“东药”二字,那个意识模糊的老人会用轻微的手指动作来回应。

这个老人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中国化学制药专家,中国化学制药企业第一个工程院院士,安静娴。

1929年,安静娴出生在大连。当医生,是她从小就确立的理想。然而在高二时,她发现各家的药房几乎都是进口药,国产药却很少见,而且药价昂贵。

她扪心自问:在我成为医生时,我给病人开出的药老百姓都吃不起,当医生的价值又有多大呢?自此她立志学药,要让百姓们买到放心而又低价的国产药。

1947年,安静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1952年,安静娴大学毕业后进入东北化学制药厂(1953年改为国营东北制药总厂,后又改为东北制药总厂,简称“东药”)。药厂做的是药物生产,而安静娴想做药物科学研究,于是她打算实习结束就离开。然而一个事故,让她选择了留下来。

因为设计缺陷,药厂的氯磺酸车间发生了爆炸,造成一名工人身亡。氯磺酸是生产磺胺药物的起始物料,于是安静娴开始了磺胺嘧啶新生产线的研发。她的研发工作不仅保证了生产,也改善了工人们所处的生产环境。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疟疾猖獗,当时西南地区百姓们称疟疾为“谷子黄,病倒床,闷头摆子似虎狼”。

当时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是美国的“氯喹”,但很多地区的疟原虫对抗疟药物喹宁和氯喹都产生了抗药性,于是研制新抗疟药的担子便落在了安静娴身上。在她的组织指导和参与下,通过反反复复的试验,她们从5800多个化合物中筛选出了在鼠疟模型上显示有良好抗疟效果的新药“脑疟佳”。

后期通过一系列实验,她摸清了化合物的毒性,最终确定了易控制且安全的合成路线,生产了成品“脑疟佳”。“脑疟佳”在当时被人们称作“中国的抗疟王牌”。

头孢菌素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高效广谱抗菌药物。由于该类产品疗效高、毒副作用小,作为青霉素的换代产品在国外临床使用中倍受青睐。

20世纪80年代初,安静娴亲自组织了东药总厂头孢系列产品的研制开发计划。当时,头孢菌素在国外已上市十几年而且已升级到第二代。我国准备从第一代开始研发替代产品。

安静娴坚决反对,她说:“我们不搞一代,也不搞二代,直接搞三代,这样的话我们搞起来就跟上世界的步伐了。”

头孢系列的第一个产品,从论证到向生产过渡历时4年。1985年,头孢噻肟作为“六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通过了国家医药局主持的鉴定,很快就推向了生产,推向市场,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后来,安静娴还研制出头孢氨苄复方制剂,填补了国际与国内的空白。1992年,她主持的“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头孢三嗪开始投产。1993年,她主持的另一个“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头孢他啶也投产了。

上述头孢产品的研制成功,在国内均属首创,东药首先推向市场的头孢产品部分替代了进口头孢药品。安静娴研制的头孢系列对促进我国医药工业发展,提高我国临床用药水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我国脑血管用药猛增,因此,安静娴决定生产长春西汀。

长春西汀能增加脑细胞的ATP以及对氧与葡萄糖的摄取,并能改善红细胞的变形从而改善脑的微循环作用。

安静娴从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着手,在脱水、酯化反应中加入阳性的或阴性的离子交换树脂做脱水剂,使反应收率提高15%以上,减少了用苯重结晶工序,缩短了工艺路线,减少了处理费用。安静娴设计的新处方在临床试验中显示药效与日本生产的长春西汀同等。

1997年,安静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了中国化学制药企业第一个女院士。直到79岁她才从工作岗位上退休,走的时候没有带走一个证书,一个奖状,甚至是一页手稿。

2015年7月10日,她安静地走了。她就像是一个来到人间的天使,用一生的爱和心血研发药品造福人民。她终生未嫁,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制药事业。

通识教育
Zonta Acade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