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书院
|收藏|设为首页
书院首页 书院概况 书院党建 书院团建 通识教育 升学就业 崇德文化 媒体崇德 崇德心声 资料下载 书记信箱
疫情下关于分餐制的思考与对策建议
作者:时间:2020-12-21浏览次数: 1393

我国早期就有从分餐制向合餐制转变的历史记载:

原始社会,食物的平均分配被广泛认为是分餐制的早期形式;

商周秦汉时期,以“礼制”为依托,分餐制逐渐成熟。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文化等大融合为合餐制的产生创造条件;

隋唐时期,作为分餐制向合餐制转变的过渡期,坐具、坐姿等逐渐形成规范;

两宋时期,合餐制已成为社会主流,并一直延续至今。

当前,科学防疫使得公众愈发关注日常用餐的安全性,分餐制随即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无论是从现代饮食文明习惯,还是从公共卫生或是营养健康的角度来看,分餐制作为“餐桌革命”与安全用餐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改变公众用餐习惯、树立文明新风、普及科学饮食理念、提升自我卫生意识均具有重要意义。

分餐制的实行,绝不仅是就餐形式的简单改变,而是涉及餐具、设施、菜单、菜品、装配、传送、上菜等系列要素流程的改变,甚至会带来整个服务流程链条的重构和重塑。

然而,由于推动中华烹饪文化的革新、推行与普及分餐制是传统饮食习惯与现代文明理念的一场博弈,并且受公众用餐观念、餐饮业经营成本、疫情冲击等因素的复合影响,全面推广分餐制尚存在一些困难与挑战,需要积极引导、有序推进、多方联合、政策扶持、制度约束。

传统合餐存在的问题与风险

传统合餐制的安全隐患不止会造成疾病传播,还带来健康隐患——加大了营养健康监控难度,不利于慢病防控和青少年健康饮食习惯的养成。

1.1 带来疾病传播的风险

传统合餐制在预防疾病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不符合文明健康的现代餐饮要求。当前,食源性疾病是全球最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食源性疾病多由病毒、细菌或寄生虫等因素导致,是引起疾病或死亡的常见原因。

合餐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体液接触,用餐者自身口、鼻腔内的细菌会通过勺、筷传到菜品中。而相当一部分消化道类、食源性疾病的“幕后推手”。

例如,胃幽门螺旋杆菌、甲肝病毒、病毒性感冒、手足口病、口腔真菌感染等疾病的传播,是通过唾液、口腔出血、受感染的口腔黏膜等到达个体,因此存在用餐人群携带细菌交叉感染的风险。加之大多数传染病存在一定潜伏期,极易造成“一人感染,全家中招”的结果,为个体健康埋下较大安全隐患。

2020年,国家副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与杭州市疾控中心的“公筷实验”结果均显示,“非公筷”组剩余菜品的菌落总数全部高于“公筷”组,且均在1.3 倍以上,个别菜品中的细菌含量甚至相差909倍之多。由此可见,合餐制对于维护公共卫生安全提出了挑战。

1.2 造成食物浪费

传统合餐,因为就餐人数多,按照中国人“多点菜”的传统习惯,往往会造成剩余食物多。此外,由于是多人就餐,很多客人不会选择打包带走,特别是在宴会、聚餐等场合,食物浪费现象尤为严重。

根据中国科学院相关课题组2015年对北京、上海、成都、拉萨 4个城市餐饮业的调查显示,餐饮业食物浪费率高达12%。这不仅对经济、社会、环境造成影响,更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了风险。因此,改变传统合餐制造成的食物浪费刻不容缓。

1.3 加大营养健康监控难度

合餐制不仅增加自我监控难度,也不利于对儿童、老年人等重点群体的营养健康管控。

合餐制无法科学把握不同个体的营养摄取情况,难以直观观察并记录个体膳食摄入情况,增大了个体自我营养健康管理的难度。

合餐为儿童偏食、挑食创造条件,不利于及时发现并纠正其不良饮食习惯。对于其养成营养均衡、独立进食等饮食习惯存在一定难度。

老年人身体代谢减慢,免疫功能下降,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的高发人群,更应加强饮食护理,如定量进餐、营养均衡与荤素搭配等。

推行分餐制面临的难点与挑战

2.1 传统合餐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

合餐制自唐代初步形成以来延续至今,历经千余年的演变与发展,已成为国人重要的饮食习惯。合餐制的宴席更是被附加了诸多社会交往和情感交流的需求,既寓意着和谐、圆满,同时也蕴含着崇尚礼节、热情好客等理念。尤其是婚宴、生日宴等,均为特定范围、特定时间内,国人将合餐作为的重要社会活动媒介。

新中国成立以来,分餐制曾多次被提出,但却未能得以普及。从深层次看,分餐制与合餐制在就餐方式、理念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分餐制的提出实际上是一次打破传统饮食习惯的革命性行动,是传统饮食习惯与现代文明理念的一次博弈,在一定程度上与“爱面子”“讲排场”的餐桌人情文化产生巨大的碰撞。因此,仅依靠舆论动员、媒体宣传或企业引导等单一的方式难以促使其真正改变。

2.2 部分传统特色菜品不适合分餐

中国传统饮食注重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重视菜肴的造型和整体美感;菜品也经常被赋予一定的寓意。这充分体现传统饮食文化中精神与物质的统一——就餐过程为消费者带来味觉与视觉的双重享受。例如,“糖醋鲤鱼”寓意年年有余,“清蒸鲈鱼”寓意吉庆有余,“凤凰粟米羹”寓意金玉满堂,这些皆是通过食物造型来表达美好祝福。

正是这些特色菜品,不仅对色、香、味有严格要求,更讲究整体造型和完整性,加之品味的方式、进餐的节奏等均有特定的流程,导致实施分餐具有一定的困难。

此外,餐前分餐可能会对菜品制作流程、菜品温度、整体造型、就餐传统礼仪带来一定程度影响。以鱼类菜品为例,相对“水煮鱼”等经切片处理后的菜品,以整条鱼造型呈现的菜品更注重制作流程、切分方式等,以避免由于口感、造型、服务等因素降低顾客满意度。

2.3 分餐制增加餐饮企业相关成本

餐饮企业成本主要包括店铺租金、人力、原材料、易耗品、水电等。分餐制的实施,需要在每客一套餐具的基础上增加23个碗碟,特殊情况亦需要提供更多的餐具,由此造成碗筷等易耗品增加,餐后洗消更多餐具也会导致水电成本增加。

就过程而言,分餐制要求餐饮企业的培训内容更加精细化,服务流程会更加繁琐,服务内容和服务时间延长,由此造成人力成本的增加。而据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2017年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数据显示,一般行业员工年流失率为5%20%,餐饮企业则超过 25%,个别市场甚至高于57%。分餐制下频繁的员工流动可能会进一步增加企业的培训成本,降低服务质量与队伍稳定性,导致企业运营成本增加,对其经济效益产生一定负面影响。

2.4 分餐制给餐饮企业经营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加

分餐制对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顾客的人数、口味、喜好、饭量等存在较大差异,服务环节容易出现失误,进而影响顾客用餐感受。如何提供精准化的服务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成为餐饮企业面临的一个新挑战。

分餐制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餐厅的服务成本,如服务流程、备餐时间等

尤其在就餐高峰期,门店的翻台率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对营业收益产生冲击。若要提高翻台率,则需要从经营管理、菜品口感、就业培训、顾客服务等多方面进行优化与创新;还需要通过独特化经营创造消费需求空间,扩大竞争优势。但是,这些步骤为对餐饮企业的正常经营带来众多不确定性。

2.5 疫情冲击造成餐饮企业推进分餐制的动力不足

新冠肺炎疫情对餐饮业影响较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餐饮收入仅为6026亿元,相比2019年同期的10644亿元,降幅达44.3%,呈现断崖式下跌;

2020年上半年收入为14609亿元,同比下降达32.8%,其中16月份同比下降分别为43.1%46.8%31.1%18.9%15.2%——营业收入虽稳中回升,但疫情冲击仍未完全消解。

2020  1月全国餐饮业收入营收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总体来看,我国2019年餐饮业的原材料、房租和人力支出是占比最高的3项成本,并且20162018年持续上升,呈现出毛利低、对现金流依赖程度强等特点,而疫情的暴发使得整个行业进入寒冬期。

在此背景下,分餐制作为一种新模式推行,对餐饮企业而言,既要参与消费者新习惯的培育,又要面对疫情与分餐叠加带来的成本压力,客观上造成推进动力不足的现象,甚至可能产生一定的消极甚至抵触情绪。

 2019 年我国餐饮业排名前 3 的成本占比  数据来源:2019 年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

对策与建议

3.1 积极引导,营造利于推动分餐制的良好社会氛围

加大宣传力度,统一印制推行分餐制的海报、告示牌等宣传资料,采用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等方式,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分餐制和健康饮食等相关知识,讲述分餐—合餐的历史文化故事,促进公众对分餐理念的接受。

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借助知名网络平台和综艺节目,邀请有正能量和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参与,扩大分餐制宣传的影响力。

结合社区、机关、学校的党团建设活动,强化多部门联动,组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参与度高的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团队等带头示范作用,加快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2 先易后难,有序推动分餐制的普及

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

在全社会各类集体聚餐场合普及公筷公勺、位上分餐、自取分餐等方式

引导并提高公众对分餐制的接受度和适应力,增进对分餐制必要性的认识。

针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人群,开展分餐制的针对性宣传和参与活动

以“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为突破口,以中高端餐饮和旅游团餐为重点,针对经济条件好、文化程度高的机关事业单位、白领等群体和新事物接受能力强的大、中、小学生为主力军,逐步实行分餐,以点带面加以推广。

推动分餐制由社会餐饮逐渐渗透至家庭

提倡家庭文明就餐,促使餐饮文化由“爱面子”向“重文明”转变,由“讲排场”向“求健康”转变,推动分餐制成为社会崇尚文明、健康饮食的新风尚。

3.3 多方联合,加强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

结合分餐需求,推动餐饮业新技术和新设备的研发与应用,开发节能、高效、环保的厨房炊具、餐具和洗涤设备等,推动行业节本增效。

由行业协会牵头、龙头企业引领,联合制定分餐服务标准;针对不同菜系特点和可能的问题,制定可操作性的服务流程,提出明确的保障措施和管理手段等。

鼓励行业协会围绕分餐流程优化、分餐效率、细节化服务技巧等方面组织相关培训,提供专家咨询、现场指导等服务;

针对不同菜系、不同餐饮企业,推荐不同的分餐制流程与模式。通过线上和线下积极推广行业实践经验与成果,推动分餐示范店和示范区建设,择优命名一批“分餐示范店”,打造标准化示范样板。

3.4 出台帮扶政策,适时加强考核与监管

积极推出餐饮企业的帮扶政策,尽快消除疫情对行业的负面影响。以分餐措施响应时间为衡量标准,给予先执行者一定优惠,鼓励更多餐饮企业率先实施分餐制。

各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出台分餐制评价考核体系;适时制定相关法规,在餐饮企业的评级与考核中,将“公筷公勺”“分餐制”等推行情况,纳入卫生监督范和考核评比范围;持续跟进监管,以制度刚性增强餐饮企业推行分餐制的主动性。

围绕分餐制,抓紧制定相关餐桌文明行为规范;

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相关评比活动;

将餐桌文明考核纳入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考核体系,增强推行分餐制的执行力。

注:本文提到的合餐,是指传统的、多人围桌共食的就餐方式;分餐是与合餐相对应,在用餐过程中,实现餐具、菜(饮)品等的不交叉、无混用的餐饮方式。

 



通识教育
Zonta Acade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