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形势反复,中止了很多外出计划,我们的心也被牵动起来,紧张和不安悄悄的在心底滋长。
生病不是坏事,它只是在发出信号,至于人类如何解读这个信号,那是另外一件事。有人恐慌、有人愤怒、有人独善其身,也有人反思内省。
充分重视,正确应对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被感染。我们需要正确对待疫情,过度担心和缺乏足够的防护意识都是不对的。
一方面,不要心存侥幸,觉得自己是“绝缘体”;另一方面,也不必过于恐慌。
个体面对危机时会产生焦虑和恐惧的情绪,这是正常情绪,不用急于否认和排斥它们,我们要学会抱有一定的危机感,同时也能做事情。
因为传染病构成流行有三大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只要能控制住其中一个环节,就可以达到预防的目的。
我们可以这样做:
保护易感人群:正常作息、均衡饮食、充足睡眠、适当运动可以提高免疫机能,保持健康状态,维护身心稳定。
切断传播途径:如果外出要做好防护,戴口罩、勤洗手、少去人多的地方可以有效减少病毒的传播。
控制传染源:鉴别生理和情绪上的不适。如有疑似症状或潜在接触史,需稳定情绪,留意自己的症状,两小时内向单位汇报,必要时自我隔离。优先考虑网络就诊平台或电话咨询,非必要暂时不建议往医院跑。此外,按照单位要求在开课前做好核酸检测。
关注疫情,正常生活
1. 从官方渠道了解疫情信息
通过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或者关注单位、社区的通知,了解当前疫情的进展以及专业机构发布的防护知识即可。注意每天关注时长不要过长。
网络信息纷繁复杂,有些信息内容属于客观事实,有一些则是在贩卖焦虑。譬如那些由于疫情延伸出来的社会或者道德问题,看多了难免五味杂陈。
我们要提高警惕,注意甄别,尽可能的觉察自己的担心程度是否合理,是否自己在背后开始了加工或者想象,不要盲目轻信。
2.居家生活安排合理
疫情之下,按照学校防控领导小组要求,大多数人都是自动隔离在家,在原地休整。时间突然“富裕”起来,我们可以做一些什么呢?
可以更加专心的钻研课题或者学业,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可以放下手机做有氧运动、保持一定的体能训练时间;可以高质量陪伴家人,如合作完成创意三餐、一同看书或者观看高分电影等;还可以和亲朋好友视频通话保持一定的人际交往,获得一些同辈支持……
你会发现,原来哪儿也不去的生活也可以这样充实美好。
3.相信政府和单位,积极调整心态
隔离期间里,随意挥霍时间,处于懒散状态非常容易,虽然大家可能会嚷嚷着立刻回到正轨,但是到疫情结束那一刻,我们不一定能迅速步入正轨。
我们要化被动为主动,每天做好一定的规划和安排,保持一定的规律性,充分利用假期。疫情一定会结束,我们需要做好预备姿势,只等一声令下后再次奔跑,投入工作和学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