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树立学生党员全球观念,大局意识,学生中西文明的交融延续,2021年9月9日,崇德书院学生第四党支部召开政治理论学习活动,支部全体师生党员参加。
崇德书院学生第四党支部书记王越老师首先讲到,两千多年前,西汉和古罗马之间的古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最早窗口之一;700多年前,马可·波罗在中国旅居17年后,从他口中的“光明之城”福建泉州出发,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回到故乡威尼斯;如今,“一带一路”让中意绵延千年的友好交往焕发新活力。
学生党员王森发言,中意文明有很多共性。虽远隔千山万水,但两国从古代就已互生好感、互相欣赏,延续至今。两国虽都有朝代更迭、人口迁徙,但都未出现过大的历史断层,都注重历史文化传承。中国文化影响了大半个东方,意大利文化影响了大半个西方,都对世界文明作出杰出贡献。
学生党员张洪川发言中意文明有很多相似性。从秦汉、古罗马开始,两国都有完善的政治体制,都经历过漫长的农耕时期,农学都很发达,都很重视教育。中西医虽不同源,但共性是都尊重科学。意大利人重视家庭观念,这在西方国家里与中国最为接近。饮食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会议最后,王越老师进行总结,古丝绸之路是不同文明沟通的桥梁,“一带一路”要把文明交流互鉴传承下去。近年来,中意在影视、文学、艺术、体育、科技等领域的交流全面开花。新冠疫情以来两国交流也从未停止,双方仍举办了很多文化活动,拉斐尔画展今年就在中国展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只有不到10所大学教意大利语,如今增加到20多所高校,有些中学也开设意大利语。两国继续扩大留学生的交流规模。不同文明的交流和融合,才能达成全球治理和世界和平。在此过程中,中意交流互鉴会注入新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