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书院
|收藏|设为首页
书院首页 书院概况 书院党建 书院团建 通识教育 升学就业 崇德文化 媒体崇德 崇德心声 资料下载 书记信箱
【社会实践】汲汲知新语,倦倦思非遗 ——崇德书院赴朱仙镇学习非遗文化木版年画
作者:时间:2023-07-13浏览次数: 151

为了认真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使同学们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7月11日,崇德书院赴朱仙镇近距离体验木版年画这一传统民俗文化。

对话传统“守艺人”  坚守初心为传承

11日上午,团队成员采访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张继中老师。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张老师与木版年画的不解之缘。张继中出生于年画世家,自小就接触到了木版年画,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认识到木版年画发展的困境,但为了心中的坚守和传承,他不断学习,编撰书籍;精修技术,突破色彩和题材的束缚,坚持创新。“2006年,朱仙镇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保护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我知道,朱仙镇木版年画将迎来他的春天!”张继中高兴的说。

整个过程张老师娓娓道来,同学们听的津津有味,纷纷表示受益匪浅。“朱仙镇木板年画作为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每一张木版年画都有它特定的意义和历史使命,作为当代大学生有责任和义务肩负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重任。”团队成员靳晓莹说道。

躬身践行感悟传统文化魅力

12日,团队成员来到朱仙镇木版年画一条街实践基地,参观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选料、画稿、刻板、印刷、晾画是木版年画涉及的制作工艺,每一个工艺都要认真仔细才能制作出好的年画。比如说选料,我们采用的是上好的梨木,经过4-6个月的浸泡,捞出至少晾2个月,这样才能更好的对其进行雕刻。”78岁老人张连生(张继生的父亲)讲到。随后,团队成员亲身实践,在印刷师傅的指导下,涂墨、覆纸、印压、晾干,一副年画就成型了。白小豹老师说:“在涂墨的过程中,大家要放开,打大圈涂木板,才能涂的均匀,涂到整个木板看起来亮亮的把纸放上去,用木板印压就可以揭下来了。”

通过亲身实践,团队成员对木板年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看到自己亲手印的木板年画,觉得非常神奇,我要把这幅画拿回家装裱起来,挂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这样别人一看到,我就可以给他们讲朱仙镇木板年画。”吴婉玉说。

化身非遗传播者  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接下来的几天,团队成员返回家乡,化身非遗文化传播者,将木板年画传统文化对当地小学生以及居民进行宣讲。通过展示一幅幅年画,讲述年画背后蕴含的文化价值,使人们更好的了解朱仙镇木板年画的发展历史和现代成就。“随着科学的进步,年画不再是封建的象征,而转变成了一种风俗、求幸福、图吉利的礼仪形式。通过给小朋友们普及木板年画,使他们更加了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从小树立文化自信,自觉地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徐淼说道。

悠悠文脉,弦歌不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明的结晶,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本次暑期社会实践使团队成员深刻领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也在大家心中种下一颗自觉承担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激发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媒体崇德
Zonta Acade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