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书院
|收藏|设为首页
书院首页 书院概况 书院党建 书院团建 通识教育 升学就业 崇德文化 媒体崇德 崇德心声 资料下载 书记信箱
青春赋能环保,实践点亮社区 ——社会实践总结
作者:时间:2025-07-13浏览次数: 98

为助力社区环境品质提升,回应居民对美好居住环境的期待,7月2日至8日,豫北医学院赴惠济区环境清洁考察团奔赴惠济区周边社区,开启为期七日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青春行动书写环保担当。

团队聚焦“摸清需求、凝聚共识”核心任务。7月2日,成员们以小组为单位,深入社区各个角落走访 。与居民交流时,大家耐心倾听,除常规了解楼道堆物、绿化带垃圾外,着重围绕公共设施展开调研。从健身器材的损耗程度、使用安全,到休闲长椅的破损修复、遮阳设施缺失,再到路灯照明、垃圾分类设施的布局与功能问题,事无巨细记录。发放的“社区环境现状”调查问卷,专门设置公共设施板块,精准捕捉居民诉求。过程中,居民们踊跃反馈:有老人提及健身器材螺丝松动怕伤人,有上班族反映傍晚路灯昏暗影响出行,还有居民关注垃圾分类设施标识不清导致投放混乱。成员们认真梳理这些关于公共设施的意见,为后续针对性解决问题、推进社区环境改善,筑牢群众需求根基,让实践行动更贴合居民生活所需。

7月3日,在前期社区调研中,居民集中反馈 “楼道堆物杂乱、设施积尘” 问题,团队迅速响应,开展全面攻坚行动。清洁执行组提前规划,携带扫帚、抹布、垃圾清运车等工具,有序进入社区。从居民楼一楼开始,逐层细致清理,对废旧家具,众人合力搬运;面对堆积杂物,分类规整、清运,不放过角落灰尘。擦拭楼梯扶手时,更是反复操作,确保公共设施洁净。经过一天持续奋战,社区 3 栋居民楼、10 余处公共设施面貌一新。原本堆积杂物的楼道恢复畅通,积尘的扶手重现光泽。居民们纷纷点赞,有的主动给志愿者递水,有的在业主群夸赞团队高效务实,让居住环境重回清爽整洁,以实际行动提升了居民生活幸福感。

聚焦社区“面子工程”,实践瞄准绿化带与卫生死角发力。7月4日,成员们带着工具奔赴“战场”,深入草丛时,仔细翻找烟头、塑料瓶,俯身捡拾枯枝叶,双手拔除杂草,还依据植物生长规律,梳理杂乱枝桠,规整绿植形态 。遇到长期堆积垃圾的隐蔽角落,铁锹与扫帚配合,将嵌在泥土里的破旧家具碎片、陈年杂物一点点清出。劳动中,居民被青春热情感染,大爷拿来自家麻袋装垃圾,阿姨帮忙分拣可回收物,“青春 + 居民”协同,让社区绿化带从“脏乱藏污地”,变回错落有致、清爽宜人的景观带,卫生死角也彻底“改头换面”,社区绿化环境重拾生机,邻里间因这场行动,多了携手共治的温暖联结。

7月5日,为推动环保理念长效落地,团队开展“垃圾分类深化行动”。团队在社区设置分类宣传点,通过趣味问答、模拟分类游戏,向居民讲解“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区分要点;清洁执行组上门为居民更换分类垃圾桶,张贴指导贴纸。环保意识在互动中持续深化。团队关注特殊群体需求,实践走进老年住户家中。7月6日,成员们分组,帮老人打扫楼下卫生、整理杂物,检查电路、燃气设施并讲解安全知识。一位独居老人握着成员的手感慨:“孩子们不仅把楼下垃圾收拾干净,还教我注意安全,心里暖乎乎的!” 点滴行动传递对老年群体的关怀。对于开展的垃圾分类活动,成员进行巩固,加强老年住户垃圾分类的意识,对老年住户楼下的垃圾处理区进行整理,做到环保入人心。

7月8日,成员们梳理实践中发现的环境管理短板,如“垃圾分类监督机制待完善”“公共设施维护周期需明确”等;宣传策划组整理实践影像,制作“青春护绿”纪念影片发送居民;同时,团队规划“青春回访日”,持续助力社区环境优化,让实践成果长效延续。此次实践,考察团以七日行动回应居民诉求。从清洁环境到理念传播,从帮扶老人到凝聚共建,团队用专业与热忱,为社区环境“美颜”,也让成员在服务中收获成长。社区居民纷纷表示“生活环境变好了,也更有爱护家园的意识了” ;团队成员感慨“课本知识化作服务社会的力量,这份实践让青春更有重量”。成员们有所感悟,在社区广场门前合影,以纪念此次意义非凡的社会实践活动。

青春赋能环保,实践点亮社区。豫北医学院赴惠济区环境清洁考察团的七日行动,是一次青春与社区的美好对话,期待这份环保火种,持续点燃更多人参与社区共建的热情,让更多美好在烟火人间生长。






书院新闻
Zonta Academy